“380万页文书档案全文扫描,80万页婚姻档案、馆藏45000张照片、358盒录音录像带、1093张光盘全部数字化;11000份现行文件可实现网上全文查阅,建成联通区、镇(街道)、村(社区)的全区政务专网档案管理系统……”当这些数据呈现于读者眼前时,您或许想不到,这仅是一个县级档案馆目前已经达到的档案数字化水平。日前,本报记者走进广州市番禺区档案馆,亲身体验到广州档案部门着力推动数字档案馆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所取得的可喜成绩。
番禺区档案馆位于番禺区政府行政办公中心档案大楼。新馆按国家档案馆库标准兴建,建筑面积5700多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面积2850平方米。馆库设备有密集柜、防磁柜、低压二氧化碳自动消防报警灭火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自动调控模块式恒温恒湿系统、数字化档案双机高可用及大容量存储系统和档案低温冷冻杀虫系统。2005年,番禺区档案局根据广州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建设数字档案馆的指导思想,经过认真筹备,全面启动了番禺区档案馆信息系统建设,并搭建了番禺区数字档案馆的雏形。其后,不断进行档案馆数字化和信息化项目升级与规划。2009年10月,国家档案局发文,确定云南省档案馆、绍兴市档案馆、番禺区档案馆为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番禺区档案馆成为全国唯一县级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
番禺区档案局副局长何自强向记者介绍说,国家、省、市档案部门对区数字档案馆建设非常重视,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明华、杨继波,广东省档案局局长徐大章、广州市档案局局长何伍爱等领导曾多次前来视察并指导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目前,该区已建立了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声像档案管理系统、现行文件管理功能、公众服务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档案信息中心,并在档案管理、查询利用、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等多项功能建设和应用上形成了独特、鲜明、新颖的特点,今年下半年还将建成联通区直机关、镇(街道)、村(社区)的番禺区政务网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城乡一体化档案管理新模式。
当记者询问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中所发挥的作用时,何自强介绍说,为加强全区档案管理和确保档案数据安全,区档案局2009年建成全区政务专网档案管理系统的架构,对已接入区OA系统的区直局、镇街以及有条件的村(居)的档案数据实行全区运用一个专网管理。目前,番禺区有东涌镇、傍西村等7个镇村被定为广州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档案工作示范镇村。东涌镇在全市率先利用光纤建立了覆盖全镇24条村和居委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网络,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和镇OA网,使镇、村档案以镇档案室为中心,形成局域网络,同时把所有档案信息进行录入,实现了全镇各村、居委档案信息的集中管理,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档案监督、利用的效率,开拓了镇村两级档案管理一体化模式。
去年11月,国家档案局调研组前往番禺调研后指出,番禺区以数字档案馆建设带动镇、村档案工作,为老百姓利用档案提供服务,对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和数字档案馆建设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据了解,目前,包括番禺区在内的广州市各级档案部门的档案数字化工作正在快速推进。市档案局完成了广州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和清代、民国档案数字化处理项目第一阶段建设,已完成《档案数字化检查结果判定规则》《档案数据光盘质量检查实施方案》,全部超额达到国家数字化处理质量标准;越秀区档案馆争取到数字化专项资金150多万元,分别用于馆藏14万卷婚姻档案和3.5万卷原越秀区、东山区档案的数字化项目;天河区档案馆档案信息化一期项目共投入资金65万元,计划完成26万页重点档案数字化加工及相关软硬件的配置工作……在今年广州市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广州市档案局局长何伍爱提出:“档案信息化是实现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健全和完善档案信息化工作平台,为实现全市档案资源的互联共享奠定扎实的基础。”记者在此次采访中明显感受到,广州市各级档案部门正积极朝着构建档案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方向迈进。
延伸阅读:番禺区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的第一步是建设以电子文件档案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各层次多种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完成数字档案馆基础网络系统和硬件设施的建设;第二步是建立电子文档数据库,提供集中管理、安全存储、统一利用等功能;第三步对馆藏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重要的、利用频繁的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化以实现电子档案利用;第四步对已接入政务专网的区直单位形成的电子公文进行收集,开展档案数据在线接收。以番禺区档案业务实际需求为导向,实现档案信息全过程管理,最大限度地提供广泛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0年6月18日 总第2017期 第三版
数字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