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专家
福州震旦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关于震旦>>新闻资讯
巧借媒体实现“借船出海”
文章作者:姬 勇 来源:《中国档案报》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开放交汇的时代,各类信息资源如“百川归海”一般高度融合。档案馆保存着海量的历史记忆,如何能在财力、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让这些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是档案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众所周知,媒体是现代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平台。而作为成功的媒体,每时每刻都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素材,才能保证自身的运转及信息的更新。通过对媒体的研究,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档案记载的内容虽然是历史的,但只要找到合适的契机与“切口”,它就可以转化为媒体所需的信息素材,档案和档案工作就可能搭上传媒这条“大船”,融入信息社会的海洋中。

     通过研究不同媒体的需求特点,档案部门可以选择“零单”和“批发”两种形式来开展与媒体的合作。

     所谓“零单”合作,就是利用媒体本身针对常态性的节日、纪念日和随机组织的活动开展新闻宣传的契机,提前挖掘馆藏中相对应的档案,主动提供给媒体作为新闻素材,以此建立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关系。这种“零单”方式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强媒体宣传的时空厚度与说服力,还能提升档案工作的“曝光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把零散的、不足以编辑成书的档案“嫁接”到社会公众的关注点上,有效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所谓“批发”合作,就是利用馆藏档案与媒体联合策划长期或较大的项目。例如,成都市档案馆主动与媒体合作策划制作了讲述成都人文典故的电视栏目《成都搭档》(共365期,每期30分钟)、纪念远征军抗战的30集电视纪录片《铁血青年远征抗战》、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30集电视系列报道《记忆30年》、纪念成都解放60周年的30集纪录片《成都·1949》等一批合作项目,使原本相对枯燥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既实现了档案开放利用,又提高了媒体的收视率和发行量,很多市民也通过节目了解了档案馆藏,可谓“一箭三雕”。

     当然,要做好“借船出海”的工作,首先还得练好“内功”。首先要熟悉馆藏,了解“家底”;其次要“识货懂行情”,要结合媒体的需求或中心工作及社会的需求,找到合适的“节点”;再次,要摸索媒体运作的规律,力争做到“想在前、做在前”,化“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借来的“船”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1年4月15日 总第2141期 第一版

服务热线和邮箱
数字档案商城
 
 

数字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