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甘肃金昌市城建档案馆为贯彻落实好《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实现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集中管理,高效利用,从根本上扭转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业务不规范,标准不统一,安全隐患多,查找利用率低的局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全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资料接收进馆,进行集中管理,公开服务,使其充分发挥利用价值。
金昌市城建档案馆在整合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资源前,先后派出3个工作组,对本市电信、热力、电力、人防、供水、排水等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保存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摸清了所属辖区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资料存放的数量、质量、设备、利用效果等底数。结果显示,分散保存在各管线权属单位的档案占全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总量的60%,其中资料约3000卷,图纸约2000张,有75%的档案保管设施简陋,业务不规范,查找利用率低。根据调查情况,工作组形成了《金昌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调查报告》,并对强化档案的管理、利用工作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随着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管线日趋复杂,管线权属单位不断增加,档案分散保存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信息动态管理、资源共享的需求,更不符合城建档案走专业化、法制化管理的总体要求。市城建档案馆采取上门服务、监督检查、分发宣传册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市档案局馆还多次邀请市发改委、规划局、建设局和管线权属单位的相关领导参加城市地下管线档案资源整合工作协调会,对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达成了共识,明确了责任主体。
为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动态信息,确定档案的归属和流向,市城建档案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10余项制度办法,并全面实施,最终实现了集中管理、全方位覆盖、资源共享、高效服务的专业化管理模式。特别在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的环节上,牢牢把握主动权。凡是当年开工建设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在办理各类许可证过程中,市城建档案馆提前介入,主动与建设方签订档案报送责任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报送时限。定期派出工作人员深入施工现场进行业务指导,跟踪服务,从源头抓规范,保质量。自2008年以来,市城建档案馆与多家地下管线权属单位签订了档案报送责任书。目前,已竣工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全部移交进馆。
市城建档案馆先后投资10多万元,购置档案专用密集架,档案管理软件,计算机等设施设备,同时还选拔了业务骨干对接收进馆的管线工程档案重新整理,建立档案目录信息数据库。截至目前,共接收档案资料1530卷、图纸951张,著录卷内、案卷目录8653条,档案的查全率和利用率明显提高。先后为城市热网扩容、道路改造工程、燃气管线铺设提供查考资料,有效防止了城市道路盲目性开挖、管线“打架”的现象。为城市建设节省了资源,提供了便利,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刘鸿胜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1年1月20日 总第2107期 第二版
数字档案管理